通过对2025年各区域电网最大用电负荷、用电量和电源增长情景进行预测,估算到2025年我国煤电合理规模应在10.2-11亿千瓦范围内。
预计109条10千伏线路将重载运行,其中22条10千伏线路将过载。为确保正常用电,国网西安供电公司提前分析电网运行情况,开展设备检修消缺、增容扩容等工作,为电网迎峰过冬做好准备。
但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受拉尼娜气象事件影响,今冬西安地区气温将整体偏低并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预计2020年冬季西安电网最大负荷将达到790万千瓦,较去年增长15%。对于老化严重的电线应及时检查更换,避免各类电气事故发生。在遭遇极端恶劣天气或受到外力破坏等突发因素影响下,为保障电网运行稳定,不排除在局部区域短暂实施有序用电。煤改电实施后,冬季用电负荷将比往年有所增长,叠加农民工返乡用电等因素影响,供电形势较为严峻。冬季是大功率家用电器使用最频繁时期,也是电气火灾高发期,国网西安供电公司提醒广大市民在使用大功率电器时,注意安全使用事项和维护保养要求。
一是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二是积极开展设备隐患整治,三是做好三供一业合表户电力供应保障工作,四是生产营销联合值班,加强应急抢修力量同时,合理利用峰谷分时电价避峰、错峰用电,节约用电。截至11月底,云南电力市场注册主体数量累计达30089家,1-11月,遇难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达1153.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57%,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有力促进水电的省内消纳。
为进一步提升水能利用率,云南电网全力抓好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南方电网区域大平台优势,联合开展跨省跨区优化调度,在协议计划电量外,挖掘云电送粤通道送电潜力增送云南富余水电制造业大类中的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省制造业水平,其细分行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用电量增幅较大。11月广东统调负荷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达1.034亿千瓦,较去年同期最高负荷增长14.69%。从电量增速走势看,制造业5月实现单月用电量同比转正后,已连续6个月保持较快增长。
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制造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比例超八成,前11个月,广东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5%。从单月电量看,11月广东省全社会用电量57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9%,第二产业用电需求较快增长奠定用电量反季节猛增基础。
当中工业用电拉动明显,1至11月广东省工业用电量实现转正。南方电网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运行策划部经理包博认为,负荷电量数据呈现反季节高速增长,充分显现出广东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72%,其包含的8个行业用电量均为正增长,特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服务及管理组织等行业增速达双位数。1至11月,广东省工业用电量3752.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实现累计同比转正。
12月16日从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了解到,广东用电出现反季节增长,首次在11月实现统调负荷破亿千瓦,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充分显示出广东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潜力12月16日从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了解到,广东用电出现反季节增长,首次在11月实现统调负荷破亿千瓦,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充分显示出广东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潜力。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制造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比例超八成,前11个月,广东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25%。1至11月,广东省工业用电量3752.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实现累计同比转正。
从单月电量看,11月广东省全社会用电量57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9%,第二产业用电需求较快增长奠定用电量反季节猛增基础。南方电网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运行策划部经理包博认为,负荷电量数据呈现反季节高速增长,充分显现出广东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
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72%,其包含的8个行业用电量均为正增长,特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服务及管理组织等行业增速达双位数。当中工业用电拉动明显,1至11月广东省工业用电量实现转正。
制造业大类中的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省制造业水平,其细分行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用电量增幅较大。11月广东统调负荷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达1.034亿千瓦,较去年同期最高负荷增长14.69%。从电量增速走势看,制造业5月实现单月用电量同比转正后,已连续6个月保持较快增长周大地指出:目前,全世界能源结构中约83%为化石能源,欧美国家化石能源中煤炭占比较低,但石油天然气消耗量较高。有些地区已经超过了1.5度,因此气温升高对不同区域、行业和领域造成的影响存在着不均衡性。那么煤炭就可以进一步退出。
中国能源体系是一个高碳、高煤的系统,需要在满足经济民生的能源需求、经济合理且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推动能源体系从高碳化石能源为主向低碳能源和非碳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是拜登的四个重要施政方案之一,拜登也提出了2050年美国要实现碳中和。
周大地强调:能源转型的关键是技术进步,技术通过竞争和成本效果的比选,最后促进技术进步,过去能源发展经历了柴草、煤炭、油气等阶段,目前核电、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正在快速发展。这三个词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却在排放和影响中有很大区别。
2013年,中国江南地区夏季的极端高温天气,2017年华北地区的极端高温事件,在刚刚过去几年让人印象深刻。气候变化是目前全人类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欧盟许多国家集体已经做出决定,提出2050年欧盟国家实现碳中和,且在欧盟内部对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有困难的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支持。此外,日本、韩国已经公布了碳中和时间表,声明2050年实现碳中和。不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让人们对其充满了信心,如光伏的转换效率最初只有百分之几,现在已经达到20%,理论上可以接近30%,如果能提高光伏的发电效率其成本将会大幅下降。巢清尘表示: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提出在本世纪末控制温升与工业化革命前不超过两度目标,此后从2013-2015年间,各国组织多次专家对话,研究认为在全球部分脆弱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温升超过1.5℃会存在高度风险,1.5℃目标在2015年的巴黎协定中得到确认,2018年IPCC应UFCC的邀请,编写了全球温升1.5℃的特别报告。
气候变化在1.5度和2度不同情景下,会给人类带来许多风险和挑战。因此,在未来几十年能源行业逐渐退出煤炭是可以实现的。
中国确定碳中和时间表是与世界各国积极配合,推动全球气温向1.5℃目标前进。才能够让我国将绿色低碳作为发展方向,抓住低碳发展的机遇。
使过去不能利用的资源变得可开发利用。目前,因为碳中和的要求,终端能源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大气污染的进一步治理,都需要尽可能降低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排放。
碳中和目标意味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既有严峻的挑战,也有重大的机遇。人们能用清洁、低碳的能源,而且是更便宜的能源,那么大家何乐而不为呢?周大地认为:非化石能源的进步从成本、效率、终端使用等方面都比化石能源强,在钢铁行业,过去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现在可以用氢替代,虽然氢气目前比较昂贵,但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氢的使用成本也将快速下降。碳中和是指在一个组织内,如国家、地区、行业、部门等,在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移除达到平衡。2003年,欧洲发生了严重的高温热浪,造成2万多人死亡。
周大地还提到:发达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比中国高得多,从高化石能源消费水平达到化石能源近零消费也有较大挑战。很多发达国家在目前已经实现了碳达峰,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50-60年时间,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约只有30年的时间。
中国的挑战是,要尽快实现碳达峰,碳达峰时间越迟从峰值到碳中和的时间就越短。加强低碳转型政策制定,尽早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煤炭消费从本世纪初的13亿吨快速增长到2013年的40亿吨峰值,体现了煤炭发展的巨大速度。
正确理解碳中和目标的科学含义,关系到国家和公众层面的认识,确立合理的碳政策,有利于我国尽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为了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风险,需要世界各国不断努力在全球范围实现碳中和目标。